京东到美国做物流 员工挑战 996纷纷辞职

从 3 月份开始,京东国内裁员的同时,离职潮也正席卷京东物流美国区的团队。

事件核心是,京东把国内的 996 模式复制到了美国,当地员工,包括华裔和本土员工,很难长期适应这种加班、高负荷的工作模式。

华裔员工抱怨,自己经常加班到凌晨,以配合中国同事的工作时间;他们也不满于公司的管理,没有任何晋升机制。美国本土员工则不理解,为什么自己总是要和中国团队开会、老板的英文差、总是要加班。

多名已离职员工向创业邦透露,他们的工作时长经常超 12 个小时,没有加班费也没有调休。KPI 设置的太高,压力大,生活和工作完全失衡。

所以不断有员工离职,华裔的、美国本土的,也包括唯一一个管培生。3 个月以来,公司前后离职员工有 30 多人,平均一周一个离职员工。多的时候,一周有 2-3 个员工离职。不含一线员工,京东在美国区的物流团队还有 70 余人。

" 还有好几个员工也都准备近期离职。" 其中一名离职员工张明说。

一场碰撞,不可避免。

 

京东到美国做物流 员工挑战 996纷纷辞职

京东国际物流在洛杉矶的办公室 图源:受访者

 

京东国际复制京东

京东国际物流是在 2018 年进入的美国市场,当时的目标是,3 年内拿下美国市场,快速向欧洲其他国家扩张。京东集团还有一个大目标,把京东国际做上市,包含跨境、商物流和本地站,每一个业务都得跟得上。

但对国际物流的目标要求比较高,因为是优势,比较容易出业绩。

这需要一个有领导力的团队,有能力,还得快。京东的做法是,在国内的中高层领导中,挑选了一些有国际背景知识、留过学、会说点儿英文的人,组成了一个国际物流团队,在总部洛杉矶成立了办公室。

再在美国本土扩招人才,大多是华裔,还有很多留学生。这些人都有中英文背景,关键是知道京东这个平台,有一些共识,好管理,好磨合。也招了一些美国人,但比例比较少。仓库员工多是墨西哥人,比较踏实、肯干。

三年后,京东在美国建立了四个仓,成交量最高一天能达到 10 万单。业务跑起来了,速度越来越快,KPI 要求也越来越高,工作量大、任务重,完全复制国内的 996 等问题,激化了员工与领导层之间的矛盾。

上述几名离职员工透露,公司每周三和周四都要开会,跟中国区的团队一起开,因为有时差,所以他们经常加班。比如,员工们经常会收到某某专题准备会的邮件,美国时间是 18:30-19:30,但中国时间(GMT+8)是 9:30-10:30。

" 所有员工都要参加,他们会挨个查看谁没有上会,发现后点名批评,月度绩效给个 B。" 张明说道。平时也会有各种小会,经常一聊就是两个小时。夸张的时候,晚上一两点也会跟中国区开会。" 算下来,每个人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 12 个小时。但没有加班工资。"

" 仓库墨西哥员工有加班工资,按照 1.5 倍算。欧美企业加班是有 1.5 倍工资的,我们没有,只给个年薪价,算下来还没有仓库员工的工资高," 陈帆说," 入职的时候提过加班时间很长,我以为只是偶尔,没想到每天都在加。"

有时候工作忙完了,也要坐在那里表现给领导看。" 领导还没走,大家都不敢走," 罗桦说," 不断有工作临时插进来,就要加班才能完成。而且不要跟领导们讨论加班,在他们看来,加班并不是件值得讨论的事。"

工资福利差,也从侧面体现出来京东国际物流并没有太多利润,没有多余的钱给员工加工资。" 今年的资金开始收紧了,减少各种开支,原计划今年再在美国开仓的,这个计划也暂时搁置了。" 陈帆说。

据几名离职员工表述,管理上也很乱,团队是从国内空降来的,不懂美国市场,也没有做好本土化,中高层领导都是华人,美国华裔和本土员工不理解中国的加班文化,中国管理者不去沟通改变,两边谁都不懂谁。

" 完全照搬国内," 张明说,决策、计划受制于国内,报销等财务方面的审批也都要发回国内去审,一切都要跟国内保持同步,但高度依赖于线上,又导致极低的工作效率。" 美国区物流业务的负责人是销售出身,不懂运营、不懂管理。"

芦国鸿和黄星,是美国物流业务的相关负责人,后者比前者要高一个级别,京东美国区员工的直接汇报对象是芦国鸿,少数时候会接触到黄星。在他们两个之上的领导是 Daniel Tan(陈冠翰),是普通员工平时接触不到的。

美国员工对芦国鸿和黄星的评价是,业务能力强,学历也很高,但不会管理,脾气不好,不尊重员工。典型的 " 中国式领导 ",只关心员工如何干活,没有人文关怀。他们经常鼓励员工的一句话是:" 我们是兄弟,要以兄弟相称。"

原本,这几位离职员工也都是冲着京东的名气来的,大家也都很向往这个平台,能学到更多的东西,尤其是物流这块儿,因为他们大多都是物流专业毕业,也想在京东有更好的发展。

" 现在大家都觉得,美国的京东像是纸牌搭建的房子,除非领导层换人,不然未来很难做好。" 张明说。

 

京东到美国做物流 员工挑战 996纷纷辞职

员工不满 996

 

员工频繁离职从 2020 年就开始了,今年 1-6 月离职率比较高,包括两个元老级别的员工。截至发稿,京东美国区的微信群总员工人数是 78 人。离职员工里,还有一个管培生,也放弃了原本可以升职的机会。

管培生制度始于 2007 年,京东从每年的应届毕业生中选出最优秀的年轻人,以培养管理者,前 6 届刘强东都全程参与。管培生会先在基层轮岗半年,此后有两次选择岗位的机会。这群被寄予厚望的年轻人拥有诸多特殊权利:能够参与高管会议和项目讨论、受到业务副总裁的亲自指导,刘强东也很重视和管培生的交流。

很多留学生还在坚持,因为京东有申请美国工作签证和绿卡的机会,如果想要靠公司办绿卡,首先要抽中 H1b 工作签证,绿卡申请需要在工作签证生效后 1-5 年内才可以办理。为了能留在美国,在没有找到下一个能提供工作签证和绿卡机会的公司,他们不敢轻易离职。

" 现在能在公司做半年以上的,都算是老员工," 陈帆说," 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争取不到美国本地客户的原因,工作强度太大,很多外国销售都不愿意来,所以就没有办法拉进来一些本土客户。"

京东国际物流美国区这边的员工大多都是 90 后,领导层年龄最大的也才 38 岁,团队很年轻化,大家也都很合得来。" 原本是可以一起好好拼一把的,但在他们看来,年轻反而成了可以无限制压榨的资本。" 陈帆说。

" 不少员工离职后都去了跨境巨头 Shein因为本土化做得好," 罗桦说," 美国还有一些中国企业本土化做的也都很好,比如中石药集团、海信等,管理层都进行了本土化,KPI 设置也很合理。"

京东总部给的 KPI 压力也很大,很难去完成,再加上京东在美国这边的业务市场没有完全打开,赚不到什么钱,所以每到季度 KPI 上报的时候,只能去凑。" 把所有能算的收入都加上,亏点儿没关系。" 陈帆说。

招人比较难,京东在美国区的风评传出去后,很多原本要来入职的,中途都主动放弃了 offer。甚至有几个华裔在看到京东发过来的 offer 后,直接拒绝沟通。加拿大一位主管因公司没有给他安排正式编制离开了,去了在加拿大区的 Shein。

" 人手不够,工作量大,经常跟我们说顶一顶,再顶一顶,马上就来新人了。" 罗桦说。

新人没来,但这 70 多人还要继续负责京东美国区所有的物流业务。

 

京东到美国做物流 员工挑战 996纷纷辞职

京东国际物流在洛杉矶的仓库 图源:受访者

 

国际化任重道远

按照进入美国市场的时间来算,也就三年多的时间,在美国还属于一个初创公司阶段。

但这是京东的国际业务,京东很重视。

2020 年京东 "519 老员工日 ",刘强东在全员信中提到,京东的两大梦想之一是 " 成为一家国际化的公司 "、" 在海外再造一个京东 "。同年 9 月,京东国际成立,将其整合为跨境、商物流和本地站三个团队,独立运营。

京东在美国的物流业务,分别在美国的洛杉矶、亚特兰大、新泽西建立了仓储中心。洛杉矶是主要目标城市,设立了两个仓储中心,亚特兰大和新泽西各一个。服务的对象是中国的跨境商家。

" 整个欧美市场,美国设定的目标是最高的,美国做好了,其他国家的市场更容易打开," 张明说。

美国之外,京东还在德国、荷兰、法国、英国、越南等地落地了自营海外仓。截至 2022 年 6 月,京东在全球已布局约 80 个海外仓和保税仓,仓储面积实现同比增长 100%。

只是,与国内不同的是,京东在美国只提供仓储,完全没有搭建尾程配送,这部分的业务京东给了第三方。但存 在的问题就是配送时效慢,价格贵。有的客户会明确指出 " 你们只提供仓储,赚的差价也太多了 "。

真正比较难的是,进入美国这几年,京东并没有拿下本土商家,也未接入亚马逊体系。这意味着,京东国际物流在美国 90% 的收入,都来自中国商户。对于在亚马逊上开店的中国商户,京东只提供打包服务。

" 客户说不跟我们合作了,用什么留住他们呢?除了仓储,我们也没有其他更有优势的服务了。" 罗桦说。

陈帆还透露,去年,京东国际物流开始和美国某软件服务商合作,对方会推一些本地量大的客户给京东。但京东仓储的能力匹配不上,就把大批客户移到第三方协同仓。

" 但这样订单就会出现延误,对其他客户不公平。国内某饮品巨头,因为这个问题和京东终止了合作。" 陈帆说。而为了赢得本地客户,所有仓储价格报的都极低,甚至亏本做生意。

除了能力不匹配,拿不到本土客户,问题还出现在报价卡上。

" 照搬国内,每次报完价,客户都说太复杂、看不懂,很多本土客户看完价卡后就没有下文了," 陈帆说," 我们组对价卡进行了简化,但没有统一的报价模版,所以每次给新客户报价都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体量全新定制。" 但这种工作方式效率低,还很容易出错。

为了争到更多的客户,京东各个区域之间还拉开了 " 赛马文化 "。比如一个杭州的商户,有一批货想要发到亚马逊,美国区可以抢这个商户,国内的华东区可以抢,华南、华北也可以抢,国内 KA(关键客户)部门也可以抢。

" 最后就看谁出的价格低,商户就走哪边," 罗桦说," 为了撑起自己区域的营收,可以不计较成本,互相内耗。本来是能赚钱的业务,最后连利润都挣不回来。"

原创文章,作者:wapbaike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wapbaike.net/read/23987.html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
微信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