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次中东战争,只存在一些人的想象中

最近我被网上所谓的“第六次中东战争”的信息震惊了。根据网上的消息,多国组成的阿拉伯联军正在进攻以色列,展开了激烈的战争,这被称为“第六次中东战争”。

 

关于这次战争在微博、知乎、抖音等社交网络的讨论有很多,还有人在更新这次战争的每日进展。

第六次中东战争,只存在一些人的想象中

这些信息很难不让人相信战争在进行,我第一次看到相关信息的时候对自我产生了怀疑,这么大的事,为什么我一点都不知道?我赶快去查询相关消息,发现权威新闻网站上并没有这次战争的相关报道,大部分信息都来自于自媒体。

 

经过一番查询,我确定所谓“第六次中东战争”是假消息,但这却不得不让我反思,为什么这样明显的假消息已经到了如此嚣张的地步: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事实在全网大规模蔓延,并且细节丰富,每天都有新的进展更新。

 

这次战争就像发生在一些人的大脑中,他们想象着战争的进展,而算法正好按照他们的想象来提供假信息,每天引发他们的关注,在一些人的大脑中,也许阿拉伯联军已经冲破西奈半岛,兵临特拉维夫。

第六次中东战争,只存在一些人的想象中

这不得不让我思考像“第六次中东战争”这样的假消息是通过什么样的传播机制大规模蔓延并让人相信的。

01拟态效应让真相扭曲

李普曼曾在《舆论》一书中写过民众在一战期间获得假消息的例子。

 

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期间最激烈的战役之一,因每日伤亡重大,被称为“凡尔登绞肉机”。在战事最激烈的每一天,将军霞飞都跟他的幕僚聚在一起,讨论第二天见报的话术,这些话术将决定交战国的人民如何认识战争的走向。

 

在战役中,法军的支援堑壕没挖,备用道路没建,有刺铁丝网不够用,但将军们不会坦承这些问题,因为这会让本国人民信心不足,并对战局充满焦虑。己方阵地上的损失被描述为,我军对此并不惊讶,一切都在掌控中等等。

 

战场上的将军们经过字斟句酌将消息传递给本国人民,显然,人民通过这些消息根本无法获知战事的全貌,他们获知的信息可能永远都是“我方大胜”、“我方向后进攻”等消息。

 

“几乎每天的公报……都在描述德军……损失极为惨重……德军在进攻过程中伤亡惨重……由于损失惨重,敌人已无力再发起新的进攻……有些陈词滥调每天都用。”

 

对于英法的人民而言,好在战争的最终结果是获胜,因而他们对于当年得到的假消息也不会有太大的怀疑。

 

据说在一些战役中,军队的最高统领每天都在获得“我军大获全胜,敌军惨败”的消息,但最终结果却是己方“大获全败”,显然在这些战役中,将军们将高超的宣传技巧用在了最高统帅身上。

 

显然,在信息通讯并不发达的一战期间,大众能够获知的信息,都是经过信息控制者筛选过的,大众了解的世界也是被修饰过的世界,这与真实的世界有着不小的差别。

 

李普曼由此提出拟态环境,所谓拟态环境,就是传播媒介通过对信息进行选择、加工、修饰之后向人们提供的信息环境,这实际上造就了脑中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差别。

 

李普曼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针对拟态环境,而非100%真实的世界做出的,”世界很大,牵涉到我们自身的种种情况又往往错综复杂,信息则始终处于相对稀缺状态,故我们的观念中有很大一部分根本就是基于想象得出的。”

第六次中东战争,只存在一些人的想象中

这让我想起了当年袁世凯称帝时的趣事,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为了帮助袁世凯打消称帝的顾虑,买了一套印刷设备,亲任主编,制造了一份假的《顺天时报》,专供袁世凯阅读,里面把报纸中反对帝制的稿件,改成拥护帝制的内容,袁世凯看到假的报纸获得的结论是:称帝形势一片大好。

 

在这里,袁克定给袁世凯定制了一个拟态环境,并且袁世凯对这个拟态环境深信不疑。

02 信息茧房效应制造脑中世界

从上文关于拟态环境的定义可以看出,拟态环境的出现由两个因素导致:

 

一是内容的筛选,这一点上一部分已经有了较为详细的例子,只要信息是经过筛选的、加工的,那么大众通过这些信息构建的环境就是拟态环境。

 

二是刻板印象效应,刻板印象一方面让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充满偏见,另一方面却也是精力有限的人类判断问题的取巧方式。

 

在传统媒体时代,由于拟态效应的存在,很多时候人们获得的信息是被加工和修改过的,但这些信息并不完全是100%伪造的。

 

而在算法主导信息的今天,信息茧房效应让假消息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大,完全伪造的假消息则越来越多,且越来越大,就像根本不存在的“第六次中东战争”。

 

假消息利用信息茧房效应蔓延有两个热点:

 

1.假消息利用算法推送机制的优势,通过精准定位目标受众,提高了传播效率和影响力,并且使得受众只接收到符合自己喜好和观点的信息,而忽视或排斥其他内容。

 

比如关于“第六次中东战争”的消息,算法将相关信息推送给对中东局势关注的且热衷于鼓吹战争的人,对于以色列存在偏见的人,会收到越来越多阿拉伯联军占据优势的信息。

 

2.信息茧房效应导致了受众的视野被固化,认知被偏见,思想被极化,难以接受不同或相反的意见,这与刻板印象带来的结果相似。

 

在“第六次中东战争”中,支持阿拉伯的人已经预设了站在阿拉伯一方的立场,他们只能接受和转发符合自己立场和情感的信息,而不管其是否有事实。在这种情况下,他们收不到以色列占据优势的相关信息,战争越来越朝着对阿拉伯联军有利的方向前进。

 

算法带来的信息茧房效应为受众打造了一个“脑中世界”,在他们的脑中,战争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,算法每天都在推送战事进展的假消息,而他们对此深信不疑。

 

他们从来就没想到这场战争压根就是一些自媒体编造出来的,因为他们对于这些信息的期待,这些自媒体开始以写小说的心态持续编造战争的细节,以牵引他们的注意力。

 

这形成了一个循环,自媒体编造战争消息——受众喜欢这些消息并希望看到最新进展——自媒体按照受众的喜好持续编造战争消息的进展。

 

在相信战争在进行的人的脑中,有一天也许以色列已经亡国,当他们把这个信息告诉局外人的时候,必然会遭到驳斥,但他们当然不相信,并拿出各种证据和事实,只是他们不知道这些证据和事实只是一部小说而已。

本文系作者: 寻空的营销启示录 授权发表,鸟哥笔记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鸟哥笔记立场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

《鸟哥笔记版权及免责申明》 如对文章、图片、字体等版权有疑问,请点击 反馈举报

原创文章,作者:wapbaike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wapbaike.net/read/116989.html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
微信咨询